close

  吉卜力工作室眾所皆知,就是宮崎駿動畫團隊的名字。而位在三鷹的吉卜力美術館,就是依照宮崎駿理念而設計,為兒童打造的動畫美術館,希望孩子在這裡,可以建立對動畫的基本概念,找到動畫王國美麗的夢想與啟發。

  東京腳步太快,以至於連走在舒服的風之散步道都只能匆匆疾行,趕赴十點的吉卜力之約。

  一走近吉卜力美術館的周邊,觸目最大的焦點就在玻璃窗內的龍貓,原來吉卜力裡頭是不能攝影的,難怪這隻龍貓成為大家留念的重點,據說,每個雜誌和部落格介紹吉卜力美術館的,一定有這隻龍貓的倩影出現。

  接觸吉卜力對我而言,是國小的龍貓和國中的螢火蟲之墓,這兩部動畫在我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當年還不懂得鏡頭大小、角色故事、腳本設計的我,早已在童稚的心靈裡印下美好的感受:故事要好看,一定要動人心弦。

  然而約莫是期望太高,來到久聞其名,一定要來朝拜的美術館,卻多少有點失望。

  怎麼說呢?

  人潮太多,不能好好細看每樣展品。

  空間太小,空氣時有滯悶之感。

  以上兩點都是導致無法用心感受的大原因,但是,也有可能是語言的隔閡所致。觀者與展品之間,原應出現如作品與讀者之間交流碰撞的交集,在語言隔閡中斷了線;我們除了能從各式擺放和圖形中猜意義,只能藉由好心的學妹解說來瞭解。然而,總有隔靴搔癢之憾。

  私心以為最可惜的是,期待看到比較有脈絡的展覽,例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系列作簡介和工作室的人物出場,讓另外一種蘊含在故事背後的感動再一次感動我。也許是空間不足,也許是這個美術館原本就是提供給孩子的,因此,比較屬於成人的人文需求,就顯得色彩淡了些。

  但仍然可以看到設計者的用心。整個空間動線宛如孩子的遊戲迷宮,若不是時時被需要閃身的人潮打斷,我幻想著仰望這三層高度的迴廊梯級,在天橋與瞭望台之間,彷若孩子的夢想城堡,加上隨處可見熟悉的動畫場景和人物角色,從動畫電影裡跳出現實,這裡,應該可以是孩子的天堂。

  其實從進門到進入觀賞短片動畫時,我的感受一直十分美好,由繪本故事改編的動畫充滿孩子的想像力,而我身後趴在欄杆上觀賞電影的小觀眾們,一直非常入戲地在適當的時刻發出驚呼與笑聲,讓整個小小電影院的集體意識,顯得童稚而溫馨。

  結束一樓的動畫來源展覽室和電影場,二樓有工作室的片段縮影展覽,以及波妞特展;三樓則是大型的龍貓公車兒童遊戲室和圖書室,當然,最擁擠處一定是搶手的周邊商品店。

  推開門,門外空氣多美好,從三樓下望,許多人已經在中庭歇腳,甚至排隊買熱狗和食物了,從龍貓公車的外庭拾級而上,還以為到了空中花園,原來卻是天空之城的機器人,許多人都輪流跟它合影,仔細看,後頭的小徑是柳暗花明,又見天空之城的石頭!

 

  如果細想,這裡已經是麻雀雖小,五藏俱全了。設計處處見巧思,且工作人員皆很和善有禮,更重視小朋友。

  也許,這就是在波妞特展裡,宮崎駿一直強調的,為什麼到電腦動畫如此進步的時代,還堅持手繪的原因。電影一秒二十四格的基本值,光是一秒鐘的連續動作就必須畫二十四張圖,而更為細膩的動畫,一秒鐘內動畫師所繪製的圖更是超過二十四張,這就是為何一部一個多小時的電影,會疊起如此龐大的原稿的原因了!

  如此仔細的功夫,如此堅持的本心,宮崎駿為孩子打造的夢想,就是一份永不改變,時時記得的初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aw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