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去年曾經在高雄的布朗熊繪本館第一次看到紙芝居的表演,距離第一次讀到《紙戲人》的感動已經數年,但是真正看到紙芝居落實在巷弄間的繪本館,溫馨地感染著大人小孩的時候,還是非常感動,而且是實際地、親身體驗的感受。

 今年紙芝居的環台演出,非常辛苦地安排了每一個縣市的點,光看海報就覺得驚人!這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,故事姐姐們才能完成這種壯舉!所以在花蓮的我,又扮演了一次旁觀者,趕去凱風卡瑪書店讚聲壯聲勢。

 其實到了現場就知道,根本不需要來壯聲勢啊!小小的凱風卡瑪已經摩肩擦踵,提前報名的、現場趕到的,大小親子們擠滿了書店,其中當然包括我們三個假扮小孩的路人甲,站在最後面「看故事」。我只來得及跑去跟花生姐姐握握手說聲加油,好戲就開鑼囉!

 開場依舊是好玩的環台列車,這個開場效果非常好,能夠有效地收納大人小孩開場前尚未集中的心神。花生姐姐和奶茶姐姐配合場地,努力地帶列車翻山越嶺,現場的觀眾也很配合。

 好玩的是小朋友對兩位姐姐名字的猜測,在開場前,有小朋友自動「說文解字」,說花生姐姐的名字,一定是「在花蓮出生的意思啦!」而奶茶姐姐呢?「應該是她很愛喝奶茶吧!」

 附上一張小書蟲故事的「撕書」,這可是從大笨狼的肚子裡,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,努力拉出來的唷!雖然大笨狼誤以為「腹有"撕書"氣自華」,所以吃了好多書的殘頁,但是還好,經過小朋友的幫忙,把這些書統統找回來了。可惜沒有時間好好細看一下,這裡邊可是有很多本故事呢!(從好餓的毛毛蟲開始)

IMAG1174 

 今天的故事多與父子親情相關,一則是說爸爸的工作、一則是沒有父母的阿國,畫了點字畫送給阿公。其實我不知道現場的孩子對於這樣的故事領略多少,但聽到一個去年參加過的孩子說:「去年沒有這麼多故事」時,還是覺得,孩子的感受是直接而敏感的,在說故事與聽故事的氛圍中,孩子不一定要全部「聽得懂」或者「能複述」(這是需要經過練習的),但他們真正感受到,並且「樂」在其中,就夠了。

 回程時和友人聊起,關於紙芝居的舞台,沿襲傳統的大小,有時難以顧及觀眾太多的狀況。還有,到底需不需要一點聲光(指投影或是聚光燈之類)呢?

 我不知道推廣人的想法,在請教之前,我自己的想法是這樣:若是回到《紙戲人》給我的感動,我覺得那就是在一個沒有電視聲光的年代出現的文化表演藝術。現今的聲光多媒體已經太多,如果我們要回歸一種素樸的表演藝術欣賞,那麼,舞台小小的、僅依靠說書人(說故事人)的聲音和簡單動作表演,沒有聲光、沒有太多道具、沒有華麗的戲服,這樣的表演其實並不會影響小小觀眾對於故事的接受度,反而,素樸的方式更能引發孩子的想像力。這是一種表演,一種「假裝」的遊戲,孩子清楚的知道說故事的人是兩位姐姐,但是當故事進行的時候,她們就化身為列車長、老人、小孩、兔子......在我的觀察裡,絲毫不見孩子的理解有窒礙。

 也許是因為深受《紙戲人》的影響,我雙手贊成簡單不花俏的故事演出,直接、有力,感染性強。

~~本文支持「讚聲2012紙芝居環台演出活動」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aw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