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中潛移默化的影響
附近鄰居有一戶母女,常常大吼大叫,不定時在清晨、黃昏、夜半,上演母親大吼甩門,女兒尖叫歇斯底里的戲碼。
傳統的公寓式建築,當然以寸土寸金的方式擁擠的排列,因此戶戶貼近,雞犬相聞。唯一的好處大概是能從小培養輕聲細語的習慣,以免家裡的事情一下子成了廣播站。然而那對母女大概不做如是想。早從小女孩嬰兒時代,就常聞母親的怒吼尖叫,時隔數年,長大的小女孩也學會了這一套,不時對母親尖叫怒吼。
有時聽到對話,不免無言。
或許母親並不想要教出一個會怒吼──尤其是對自己怒吼──的孩子。(哪個母親這麼期望?)然而這就是教育環境的潛移默化。
從前站在前線推廣閱讀時,不知費多少唇舌告訴父母們,如果妳/你希望你的孩子熱愛閱讀,你要先學會愛上閱讀。因為,曾經有那麼一個煩惱的母親告訴我,她的三個兒子眼睛都黏在電玩遊戲上,要不就是電視上。我其實相當不好意思正面回答她,因為,妳跟妳丈夫的手都沒離開過滑鼠,眼睛也沒離開過螢幕,要三個兒子回到書房乖乖念書,實在不太可能。
記得我也曾有三遷孟母的疑慮,那時只要一聽見隔壁鄰居的尖叫怒吼,就趕緊要尚不知人事的姪女掩耳,還碎碎念耳提面命:「妳聽到這個是不好的喔!千萬別學!」
現在想起來,其實難免有點過慮,敏感的孩子自然看得到自己家裡人的言行,那種潛移默化的學習,不是告訴她「可以」或「不可以」,能夠取代的。
另一個是隔代教養時,祖父母容易溺愛的問題。父母總是好氣,為著自己得為五斗米折腰,有祖父母出手幫忙看孩子固然是好,然而祖父的溺愛,容易讓孩子,尤其是從學步兒邁入第一個叛逆期的幼兒學會「靠勢」,幼兒學會質問:「為什麼阿公阿嬤說可以,爸爸媽媽就不准?」
例如:吃零食、看電視、作息變動、規矩寬鬆......
於是,令人傷心的叛逆幼兒選邊站,祖父母與父母發生教養衝突,這其中說不定還參雜著婆媳問題、岳婿問題,或是從以前就沒解決過的上一代親子問題。
其實,回歸到潛移默化的原理,有時候還是要對自己放鬆一點,因為你的孩子並不是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祖父母那兒教養,讓幼兒有時放個假,體驗不同的生活模式,或許也是在為他的生命經驗添上不一樣的色彩。但他事實上真正受到影響的還是在你這兒,真正觀察學習模仿的對象,也還是父母。
你二百天的努力培養教導,不會因為一百天的寬鬆而消失。
換個角度想,或許讓幼兒提早明白,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在運行,提早學會思考,或是練習「在家」與「在阿嬤家」不一樣的模式,在這個多變的時代,對孩子的教育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留言列表